擔心市售寵物商品含有太多化學成分添加物嗎?老是覺得「規模生產=品質參差不齊」嗎?其實隨著寵物食品的相關規範日益完備,工廠生產的寵物食品也必須經過一系列專業、嚴格的檢驗和標準認證,才能進入市場。
今天就一起來看看嚴格的寵物食品檢驗標準吧!
怎樣才是「合法」的寵物食品?
根據臺灣政府《動物保護法》的規定,寵物食品業者(無論是製造、加工或輸入),都應該向中央主管機關申報,而申報內容包括品名、淨重、容量、主要原料、添加物名稱、營養成分及含量等。
而主管的農業部除了會公告申報資訊外,也會定期抽查檢驗市面上的寵物食品,並訂有相關法規,來規範寵物食品內的特定微生物與有害物質的檢出量。
寵物食品的標示規定
雖然農業部有規定檢出標準,不過目前法規其實並沒有強制規範商家必須提供檢驗報告來供消費者參考。
然而,在寵物商品市場發展愈來愈蓬勃的同時,也有愈來愈多廠商會自主提供。
因此大家在購買寵物食品的時候,最好優先選擇報告合格並清楚明白的商品,一起創造共好的良性循環。
寵物食品的檢驗項目
根據「寵物食品病原微生物與有害健康物質種類及安全容許量標準」規範,需要檢驗的項目有病原微生物、黃麴毒素、重金屬、農藥殘留、保存劑及抗氧化劑、有害化學物質、輻射等 7 類,共 20 項。
其相關標準如下表:
(※製表參考:全國法規資料庫、SGS台灣檢驗科技)
此外,如果是宣稱有相關功效的保健食品,通常還會另外額外檢驗礦物質、維生素、胺基酸、膠原蛋白等項目,在為家中寵物購買保健品時,也建議花點時間看看檢驗報告,以免不小心買到添加量不足的商品。
在法規規範下,市售的寵物食品其實都必須符合高標準的檢驗要求,才能上市販售。因此,與其單純擔心工廠製作是否安全,不如學會正確解讀產品標示,確認成分來源、營養比例與檢驗認證,才能選擇最適合自家毛孩的食品。只要掌握挑選關鍵,就能安心為寵物提供健康、美味又安全的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