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小狗來說,咬東西是一種認識世界、滿足好奇心的方式,也是和家人交際、玩樂的方式。和其他幼犬或父母一起長大的幼犬,會在遊玩中學到力道控制,但是,若是家中只有人類,教導牠們的責任就落到了我們身上。幼犬輕咬我們究竟代表什麼意思呢?又該怎麼讓牠們知道不可以咬手呢?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該怎麼和小狗溝通,打造出雙方都能開心玩耍的平衡吧!
除了探索世界與玩耍,小狗也可能試圖用「咬手」來傳達各種訊息,希望我們能滿足牠們的需求。以下是常見的四種原因:
1. 當成玩具
如果常常晃動手腳,吸引狗狗的注意力,甚至放任狗狗當成玩具啃咬,狗狗就會認為我們的手腳等於玩具,也會覺得咬咬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2. 尋求注意
狗狗無聊或有需求時,可能也會輕咬手,試圖獲得注意力。
3. 太過疲倦
如果狗狗休息不足,或是周遭太吵鬧,讓牠們浮躁或感到疲憊,可能也會鬧起脾氣,咬我們的手。
4. 想要離開
如果狗狗覺得當下的環境或狀態不舒服,覺得不安全或是想離開,就有可能咬我們的手,希望我們有所行動。
如果狗狗已經把我們的手當成玩具了,該怎麼教導小狗拋棄壞習慣,從此建立正確的互動觀念呢?不妨試試看下面這五個簡單的方法:
1. 用玩具取代手
除了不再用手給狗狗啃咬,也要為牠們準備適合的磨牙玩具或潔牙骨,滿足牠們的啃咬需求。在互動玩耍時,也可以稱讚、肯定狗狗,讓狗狗更明白可以咬和不可以咬的東西。
2. 明確說「不」
如果狗狗又開始咬手,要立刻用冷靜的語氣告訴狗狗「不可以」,或是中止遊玩時間,讓狗狗清楚明白「咬手」會發生讓牠們不喜歡的事。在狗狗停止咬手後,也可以給予獎勵和稱讚,讓狗狗更清楚哪些行為會得到獎勵。必須注意的是,要避免激動責罵或責打狗狗,以免讓狗狗留下陰影。此外,在說出「不可以」後,不能立刻繼續和狗狗玩耍,否則狗狗只會覺得我們的聲音是一種「音效反應」,反而會覺得更有趣,加強狗狗咬手的動機。
3. 使用防舔咬噴劑
如果狗狗堅持咬手,可以買天然、有品牌的噴劑,噴在狗狗喜歡咬的部位,讓狗狗因為苦味等負面回饋而改進行為。
4. 和狗狗一起消耗體力
可以用散步、玩耍等方式幫忙狗狗消耗精力,放鬆心情,降低咬手的機率。
幼犬就和孩子一樣,需要學習許多事情和規矩,也需要不停嘗試,才能逐漸明白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就算有時候覺得小狗很難教,我們也要記得控制情緒,用包容和耐心陪伴狗狗一起長大,才能真正解決問題,也讓狗狗在應得的愛裡好好成長。